威斯尼斯人(中国·娱乐)官方网站-正版App Store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成果 

善于取景 工于素描

已浏览:6887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4-21

  善于取景  工于素描

——《项脊轩志》的选材与语言特色

湖北威斯尼斯人娱乐官网下载  陈继民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平淡、素雅而感染力极强的“琐事”散文。作者以无雕无饰的极简的笔墨,把心中的喜与悲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之所以具有语短情长的魅力,是因为作者像高明的摄影师和画家那样,善于取景,工于素描。

    首先,取景典型,“线条”简练。作者写修葺前后的项脊轩,主要抓住“雨”与“日”两景:先时是“雨泽下注”、“无可置者”,后是“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旧貌新颜对比鲜明,取景典型,线条简练,收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又如写祖母对我的关怀,只写“过余”后,“比去,以手阖门”这一动作,而这一微小的“阖”,又只用一句描绘,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祖母怕影响孙子学习的情态。

    第二,取景不同,线条各异。作者摄取喜、悲的镜头不同,用来描绘的线条各异。文章用句整、散错落,实是有意为之。若写“喜”之情,用句整齐,像用工整有力的线条勾勒物象,读来节奏铿锵、气韵皆足,读者自生欣喜之情。你看,修葺项脊轩后读书的情趣:“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写三五之夜的喜悦:“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若写“悲”之绪,多用散句,似婉转悠扬、似断若续的线条描绘形象,读来令人悲情顿生。例如在写对祖母和母亲的回忆时,多用散句,悠慢道来,这些舒缓的语句,既合老年人的性情,又渗透出意味深长的悲痛之情。

    第三,巧用“特写”,境界全出。小小一个项脊轩,不会照相、画画的人,只能选取三两幅大致的轮廓,给读者几个“模糊景”“写意画”,而作者为我们展示的却是许多栩栩如生的摄像与图画。能如此,是得力于作者巧用“特写”镜头、细绘局部的功力。例如写喜,镜头则对准微风吹动的摇曳多姿的斑驳桂影和静静的明暗和谐的半墙月色,呈现于读者眼前的是一幅恬静、幽雅、醉人的月夜图。写庭院的静,没用一个抽象的“静”字,而偏写“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以动衬静,倍显其静。真有笔不至而意无穷的妙味。

    第四,取景真实,线条分明。“真实”能使作者内心与读者相通,感情与读者共鸣,作者的悲喜之情宛在读者心中。归有光善写“真实”, 所摄的镜头真实,描绘时线条分明,不虚伪、不模糊、不粉饰、实打实地说真话、写真事、表真心。写分家,毫不掩饰,把“不景气”大胆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写祖母对他,既写赞许:“大类女郎也!”也暴露忧愁:“吾家读书久不效”;既写鼓励:“儿之成则可待乎?”又写热望:“持一象笏至”,“他日汝当用之”!读罢掩卷,千万家事,如在目前。真谓“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载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12月21日《语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