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尼斯人(中国·娱乐)官方网站-正版App Store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成果 

怀 念 往 日 书 店

已浏览:6906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4-21

怀 念 往 日 书 店

威斯尼斯人娱乐官网下载    陈继民

    周日,按预定的安排,到书店买几本汉隶、魏碑一类的字帖。骑自行车兴冲冲地到新华书店门口,不远处就见新建的十多层楼高的书店立于眼前。这是花了一年多时间刚做起的新书店,我兴奋得热血欲往上涌:走进去,一定气势恢弘,大大小小的书柜整齐地排列着,像一列列被检阅的仪仗队。戴着眼镜的学子或正狼吞虎咽地大开口胃,或甩开双臂在书的大海中遨游。可是,在书店大门几米处,我在原位置的新大门前往里一瞅,却不见书架、书桌,更不见那些斯斯文文看书的人们。仔细一瞧,里面全是卖手机的柜台。书店门面是一个宝剑尖形的,剑尖的两边都开着门,我转到另一门面,也不见卖书的柜台和买书的人,里面的柜台上陈列的是照相机一类的产品。我怀疑走错大门,于是退到较远处再审视墙上的大招牌,这才发现,毛泽东体的“新华书店”几个红字竖挂在二三层楼之间,“新华书店”旁边加了两个小字:“二楼”。不知怎地,心上已少了些刚才的兴奋。上到二楼,里面的光线偏暗,总面积比未改建成大楼前小了许多。总共31个书架,其中中小学生的学习辅导资料占了10多个,这些架上的书全是“密卷”“考霸”“核按钮”一类。我找了好长时间,在一个角落的长桌上发现了卖字帖的地方。大约20多本吧,影印碑帖也极少,既此,当然就难找到我要的隶、魏体一类。有几本开本很大的书,是王羲之、褚遂良等人的,不是影印帖,而是以空心字供学生们描摹的。让学生怎么描,编者颇费匠心,每一笔划内都用箭头像蛇一样地指出笔划的走向。作者构思花了工夫,可学生这样练起字来也不会很容易啊。我近乎无聊地翻了一下书们封底的定价,高的18元,低的10元。褚遂良的,15元一本。

    我买书有点倔劲,不买到不罢手,哪怕是不能按预定计划全买到,或买上同类的几本也可。于是又骑车赶到已将书店隔成两半而一半租作服装个体户的县新华书店,因前两年来看时,有不少书法书。我又细心地找着我想要的字帖,可找遍了只有10多本关于国画西洋画的书,且大多已翻旧了,封皮都卷得老高,也怎么也找不到一本毛笔字帖,这里的书架比市书店少一点,同样,绝大多数都被中小学生的辅导资料占了。无奈,我问营业员书法书摆在什么地方,他们热情地回答,书法书不敢进多,仅几本早就卖了。我仍不死心,在各种经济类书的隔板下,才找到了几本钢笔字帖,一是用隶体写的,一是用魏体写的,字都很规矩,方正。但我实在不敢以此为帖去这样学。这样写字,一是速度慢,难见效益。隶书字吧,是钢笔型的“蚕头雁尾”;魏体吧,横竖都是钢笔写成的横弯竖曲及做作半天才完成的“内圆外四方”之“折”笔。像这样的“蚕头雁尾”,这样的“波”这样的“圆”,写一行字得花多少时间?二是似乎也没多大美学价值,看不到该书体的一点原汁原味,不便学其根本。在这本来书法被电脑挤扁了时代,在这快节奏生活的时代,我想,以这种法编帖,要么目的不是十分明确,要么目的又是十分明确。我也看了一本书的封底,“定价”两字后分明也写着:12元4角。

    呜呼,我久违的书店!

    楼房越做越大,我们的书店,却由宽敞明亮读者方便的一楼退到了狭窄黯淡的二楼,将宽敞明亮的大厅拿一半租赁出去;由丰富的图书世界变成了中、高考辅导资料统治的世界,由五彩缤纷的知识海洋变成了一条狭窄的为着升学的应试通道。此时我似乎也看到了书店主人们在当下的某种无奈。

    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对当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得较多,真同情我的弟子们。各级都在喊为学生“减负”,可负担仍越来越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书店也是明证。书店中真正的各种各样的名著少得可怜,占领阵地而又不容易撤退的仍是那些顽固的参考资料,怎叫学生的负担不重?难怪他们的桌上总是资料的三座大山,这一座一座不都是从这些书店运回去的吗?我们的学生吃了这么大的苦,有的甚至读坏了身子,学到的究竟是什么?就是去选择ABCD项?去大量地填空?去按照命题人的意图,做出他们所需要的答案?相反,书店那些名著,那些艺术书籍,那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书正日渐萎缩。

    我记得我们小时读的书,似乎由编者们将一本原著改装成另一本“新编”的不多,都是原汁原味。譬如,字帖就是字帖,不是由一些人或改造或重新组装而成。再譬如,作文书吧,美文就是美文,不是让有些人去故弄玄虚,对它七分析八分析地、穿鞋戴帽加腰带地扩充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以变成十万字二十万字的“巨著”。

    我似乎明白了毛泽东、郭沫若、茅盾、华罗庚、钱学森们之所以成为一代伟大人物的原因所在。不能说他们全是少年时代博读诸子散文、唐诗宋词、《水浒传》《三国演义》或一类科技书的缘故,但他们的成功确是与愉快地广泛地读那些实实在在的书分不开的,他们是在真正地吸收营养壮大自己,而不是一年四季被动地去打“√”或填ABCD选项。以学生练字说吧,前几天,《中国教育报》连续刊载几篇呼吁中小学生练习写字的文章,这反映教育的相关部门对学生练字已引起重视。可惜的是,书店原汁原味的字帖几乎绝迹,几本用来换取学生银子的“线条钢笔字”“空心的隶书、魏碑”既不能给人书法精品的韵味与享受,又与实际用途关系不大。看来,除呼吁外,没有阔大且能启发学生兴趣的浓厚氛围是不行的。

    我至今忘不了儿时的读书生活,我怀念那宽敞而神奇的新华书店,怀念书店营业员热情向我介绍名著的情景,怀念他们的愉快和自豪,更怀念钻进新华书店浏览各个书架,一呆就是半天的幸福。那时的书店很热闹。我喜欢文科,文科方面的书是够你看的,小说、散文、诗歌,书法、美术、摄影,书法中这体那体的,厚的薄的,影印的临摹的,应有尽有。学习的辅导资料也有,但不多,小本本,很少练习题之类,大都是趣味很浓的分析讲解。那时的书似乎没有拼凑、组装的感觉。我更怀念着早晨背着书包迎着初升的太阳上学、下午在放学路上边走边吞噬着刚从新华书店买回的书的情景……我可以自豪地说,现在的孩子们远没有我辈人幸福,若我把新华书店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听,他们准会羡慕不已。

    书店啊书店,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轰轰烈烈的日子,成为人们真正的精神家园?什么时候真正成为书虫们朝觐的圣地呢?     

(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