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浏览:3789 来源:孝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17
威斯尼斯人娱乐官网下载 陈继民
当语文教师受人羡慕:写一般的文章,一挥而就,不太费力;写教研论文,也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方便,然而,写文章对有些语文教师深感不易,甚至一提笔就头疼。教学生作文头头是道,自己动手则叫苦不迭。究其原因,他们可能是把教语文仅当作和教数理化一样的一门课程,只是向学生传授字词句和语法、修辞、逻辑、写作等知识而已,即使教作文也是“已所不欲,只施于人”;也可能是要求学生写作多,自己练得少,动笔时就觉笔涩;或写作对不少人来说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谁硬要吃这个苦?。
语文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生写作。要学生会写,老师当然也要会写,所以语文教师要练点“写作功”。事实上,语文教师会写文章还有诸多意义。
写作是生命中的乐事。语文教师写文章是在自己池塘里游泳,这种“游泳”既可“练笔头”又可享愉悦:欲抒发情感,则凝神结想,一挥而就;欲发表见解,则稍拟思路,一气呵成。如此生活,何其乐也!再说,由于所写均是自己所见所思的东西,教学中与学生交流便自然、深刻。写多了,联系写作体会讲作文,容易抓住学生的心,以促进作文教学。例如讲写文章鉴赏的作文课,可先念念自己写的鉴赏文章,然后要求学生写。学生因祟拜老师而乐于写,写作劲头足了,作文自然容易进步。
写作可促自己不断学习。写得多,遇到的问题就多,以问题逼自己读书、学习,年复一年,知识面的就会不断深化、扩大。要写某方面文章,对这方面知识就须有个系统掌握,要掌握就要学,年复一年,该方面的知识便愈加丰富。若是教研写作,还可借写作总结、反省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写作可丰富生活。忙于写作,日子会过得充实,教学中有所感,即想成文;欲成文,就须精心构思;构思大致成功,就要材料,就要为收集材料去翻书,读书,钻到书海中。写前要构思、查书、拟稿,写作中要不断修改……如此忙碌,苦中有乐!
语文教师容易写出好文章,因他们有很多“天然”优势。
有语文知识的功底。写作中,能自觉地进行一篇文章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知道怎样组段、组文;知道字怎样写、词语和标点符号怎样用、句子怎样才生动;懂得语法、修辞、逻辑。用历史掌故,心底有储藏;引古今诗词,信手能拈来。
有语文课本中的范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精品。不少语文教师,不仅把课文当作教学生的教练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还善于把课文当作自练车,借课文学写作。课本中既有古今的散文、小说、诗词,还有例如总结、讲话、通讯、说明文等应用文。对这些文章进行一些研究,可学习不同文体的写法。例如剖析课文中的某些议论文,就可学些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有古文和古诗词的积累。有的文章出彩,少不了“古韵”,而语文教师对“古”诗文积累得较多。例如文言文中的高风亮节人物的故事,精典的谋篇布局,许多名言警句等等都是语文教师的取材优势;再如将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赤壁赋》等文中的精华,写作时适时渗进文中,就易成就美文。
有阅读报刊的习惯。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报刊时,除为了解内容外,还有意或无意地吸收着一些写作技巧,如此日复一日,就会将这些写作技巧变成自己的本领。例如,阅读报刊新闻,就会留心新闻类文章的写法;阅读教研文章,就会揣摩写教研文章的套路。
有批改学生作文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各异,有的思路不清,读来如“雾里看花”;有的语句不通,行文结结巴巴;有的乱用标点,句逗不分……学生作文中的毛病,是启发教师正确为文的反面教材。留心把这些毛病当作自己的写作教训,把优秀作文当作自己的写作借鉴,对教师的写作大有补益。
写好文章,关键是毅力,故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广积累,多思考。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教育教学中的不少体会要多思考。思考多了就有写不完的内容,然后像还“还账”一样地抓紧时间把这些内容变成文章。二是坚持学范文,多体会。把课本或报刊中的优秀文章当作范文分类积存起来,抽空读一读,在写某篇文章时,可揣摩立意,研究写法,感受语言风格等,体会其各方面的特点。三是坚持勤动手,多写作。要善于挤时间,充分利用假节日、早中晚等时间和别人“喝咖啡的工夫”写点东西。 写作要经过提炼观点、谋篇布局、采集和运用材料等过程,难免辛苦,所以一定要坚持不懈。
“打铁先要自身硬”,自身硬了,这个“铁”就打得好。老师会写,学生仰之仿之,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自然地生长起来。
(原载2022年6月17日《孝感日报》)
撰稿 陈继民
编辑 黄华松
审核 陈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