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浏览:3577 来源:孝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03
威斯尼斯人娱乐官网下载三(12)班 钟典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新的潮流浩浩荡荡,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个体渺小中,我们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青云之志;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秉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尽显追求个性之勇。于是,有人在网络中频繁使用“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好极了、太绝了、太棒了等意)一类新潮网络用语,仿佛这才是唯一通向通俗语言之路。用此类新语者,你曾想过此举盛行,将会滋生语言障碍、丢失母语纯洁之弊吗?
当今为文用语,尤求文字纯洁。
史书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而文字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于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中领悟到的是文字流溢出的豪情壮志,岂不比“yyds”更显气势?于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参透到的是人生格局,岂不比“emo”(意为负面情绪)更感到人生渺小?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明了的是家国情怀,岂不比“绝绝子”更加感人至深?诸人已逝,然其文字如圣火,燃烧不绝;身体泯灭,但其精神如苍松翠柏,万古长青。古之圣人,心之所向,皆以真情文字属之,故其笔下之作,多为精品优文,以其展文字之宏图,现中华文明之伟大。而今有人之用语,何能比肩纯洁之母语,承其神,载其意。我辈青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属文总少文采,但关注文字纯洁,也算是坚守其纯洁的品性。
文字纯洁又不失本性,亦才是真正的追个性、随时代。
诵文言篇章,可于古往圣贤中理解智慧之道;品唐诗宋词,可于诗贤词圣中收获文字精华;观名家书作,可于书法张弛中品味文字之优美。在语言的个性化中,并不意味着要融梗,以追随众生,而是要在经典中品读精髓,在金句中找寻文字的真谛。今天,我们提倡在交流中减少古文古句的使用,而并非杜绝,只是于日常中回归些许本原,去感受中华古文明中的文字魅力。“文字失语”固然可怕,但更可畏的是对语言、母语乃至传统文化的缺失和匮乏。孟子曾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青少年更应于新时代浪潮中抓住文字本源,谋求内心一方净土,在自觉、清晰的继承中固守文化底蕴,悟文字魅力,亨母语纯洁,修养优秀品德。
手中之笔,笔下之字,均需关注。优秀文字之本性,如春雨滋润心灵,怎能弃之?纯洁文字之光茫,如明灯照亮未来,怎能伤之?愿青年人眼中常有本性,常有光芒,明晓语言之重。新时代挥舞笔墨之时,我们均应是能文善语的青年少年。
(推荐教师 沈娜娜)
(原载2022年6月3日《孝感日报》)
撰稿 钟 典
编辑 黄华松
审核 陈继民